Tag: 地區報

  • 第十七期-嶼音裊裊

    第十七期-嶼音裊裊

    大嶼的山海,不止養活一代又一代人,還孕育出富有生命力的音樂。大澳婆婆的嘆歌,唱盡水上人的生離死別;水口的山歌, 隱藏了一段水稻的歷史。有好奇的年青人深居梅窩探求音樂本意;有人在貝澳用音樂修行;也有一群街坊因粵曲結緣,由三字頭唱到六字頭,自己演唱會自己搞。 餘音裊裊,不絕如縷 —— 誰又想到,音樂也可以在大嶼山生出根來?

  • 第十七期-那個說再見了,但⋯⋯也可能不是不再見⋯⋯

    第十七期-那個說再見了,但⋯⋯也可能不是不再見⋯⋯

    年輕一代會認為經營食店是單一的交易關係,誠然生意固然重要,但他希望食店能作為建構社區關係的渠道。

  • 第15期 – 填海搞創科,沙田海變沙田河

    第15期 – 填海搞創科,沙田海變沙田河

    馬料水填海工程死灰復燃!近期馬鞍山海濱長廊對出沙田海有數隻工程船停泊,不少居民已獲悉政府重啟馬料水填海,用作創新及科技發展。

  • 第十六期-大角咀的變與留:四十年不變,或是將要說再見?

    第十六期-大角咀的變與留:四十年不變,或是將要說再見?

    資料指,嘉運大廈由單一業權中信泰富持有,與鄰近唐樓或舊樓等分散業權嘅收購重建項目,嘉運大廈重建顯得迅速敏捷

  • 第十六期 -船到梅窩

    第十六期 -船到梅窩

    你記得第一次坐船到梅窩嗎?你會入梅窩做甚麼?七十年代的梅窩,是通往大嶼山的必經之地,堪稱交通樞紐。

  • 第十五期-舊樓上的門牌

    第十五期-舊樓上的門牌

    向上望的視點,舊樓上的門牌 走上大角咀街頭,已然身處於舊樓之間:興旺大廈、永發大樓、富貴大樓等。上述區內幾幢舊樓,你知道它們當中哪一幢樓齡最高嗎?

  • 第十五期 – 大嶼街市咩都冇?

    第十五期 – 大嶼街市咩都冇?

    讓公眾都試試跟隨兩位社區記者的經驗,來一次街市遊記吧!

  • 第十四期-不一樣的成長

    第十四期-不一樣的成長

    出生在充滿未知之數的孩子,他們的人生「到底發生過什麼事」呢?

  • 第十四期-大嶼農歷新年

    第十四期-大嶼農歷新年

    大嶼人口轉變了很多,有住貝澳8年的街坊會跟着鬼婆去拜年,學習與村民建立關係呢!

  • 第14期-賣樓.退學,再見.我城

    第14期-賣樓.退學,再見.我城

    你為了自由空氣,為了活得磊落真誠,賣樓、退學、移民他邦;大家為你送上滿滿的祝福,你也懷著千千萬萬的不捨離開我城。圓月當空,夜䦨人靜,被時代拆散的你,可有鄉愁湧上心頭?

  • 第十三期-以攝影留住回憶

    第十三期-以攝影留住回憶

    這些年間,他以菲林相機拍攝大角咀的變化及人和物,除了為居民留下回憶,也因為「我想多啲人認識大角咀」。

  • 第十二期-角醒 2 周年回顧

    第十二期-角醒 2 周年回顧

    貶眼間,角醒已運作兩年,來到第12期,感覺像剛剛才開始成形,甚至有更多可能性。今年年初,第五波疫情爆發,角醒的註冊團體 Time Capsule 想為大角咀長者作點支援,沒想到角醒一年多以來建立的關係,竟成其中一個重要支柱,小店主動提出協助,由借地方,捐物資,助宣傳,出心出力,這些都是當初攪角醒時沒有想過的。如果香港每一區都可以動員到街坊力量,效果必超出想像。

  • 第十三期-播種.植根,復興大嶼

    第十三期-播種.植根,復興大嶼

    一群有心人於大嶼社區深耕細作,種了因,遇上緣,植下根,初嚐小果。眼下看來,復興路仍然漫長,除了靜候,你會否也想加入,一起尋求無悔真生活?

  • 第13期-小樹苗栽種未來

    第13期-小樹苗栽種未來

    漁護署批出1公頃地作植林,再分A至E區,每區再劃成20格,每棵樹曲要保持1.5米「社交距離」,每名參加者可種1棵樹苗。1棵樹苗相對80公頃焦土,有何意義?

  • 第十一期-環保新體驗「知慳識檢」

    第十一期-環保新體驗「知慳識檢」

    近年,香港人奉行綠色生活,健康飮食,筆者也不 例外。在網上找尋裸買店和本地有機菜的零售點時,發現區內有一間「知慳惜儉」能一次過滿足筆者 的兩個願望。「知慳惜儉」六月初時搬進了新舖,筆者便相約店舖負責人進行訪問。

  • 第十二期-漫遊大嶼鄉村型公屋

    第十二期-漫遊大嶼鄉村型公屋

    有幾位大嶼街坊以獨木舟環大嶼,三日兩夜的旅程,目標是宣揚守護海洋及看看這片海洋的原貌,搞手只有一個心願,就是「還海於海」。

  • 第十期-地區組織深入社區,街坊疫下同行自救

    第十期-地區組織深入社區,街坊疫下同行自救

    第五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,至今已累計逾一百萬宗確診。在今年二、三月疫情最為嚴重,每日過萬宗確診,而等待入院人數亦數以千計。當官方設施未能解決市民所需,地區可以如何自救?今期《角醒》看看本區慈善組織時光的「大角咀社區抗疫支援計劃」(下稱「計劃」)在過去數月如何連繫大角咀小店和居民,而街坊、小店又如何參與,同行抗疫。

  • 第九期-「角」位居民請注意:油旺即將變天!

    第九期-「角」位居民請注意:油旺即將變天!

    歷時5年,市建局終於在2022年的農曆新年期間低調地在網站上載了一份長達46頁的《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– 資料手冊》(下稱《手冊》)。今期《角醒》嘗試抽取當中部分內容及與大角咀相關的概念計劃加以解說,並參考研究組織本土研究社早前發佈的Podcast,與讀者一同解讀《手冊》。

  • 第十一期-疫情下的清明,另一種鄉愁

    第十一期-疫情下的清明,另一種鄉愁

    清明時節雨綿綿,在限聚令、強檢、打針及社區防疫下,我們都有一種愁,有時面對現實環境都唔知可以「噏乜春」以消愁。

  • 第12期-居家隔離缺藥缺糧,馬鞍山人互助自救

    第12期-居家隔離缺藥缺糧,馬鞍山人互助自救

    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爆發⋯⋯眼見街坊有難,「馬鞍山人,馬鞍山事」專頁聯同區議員等合作推行「馬鞍山物資配對計劃」,獲區內有心人及商舖送出物資,街坊亦報名做義工協助派送,至今幫助八十多個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