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: 法庭新聞

  • 第8期-《初選 47 人案判決》

    第8期-《初選 47 人案判決》

    蓄意無差別否決預算案違法濫權武力以外方式可癱瘓立法機關 民主派初選47人案由案情發生、拘捕、 候審、審訊、裁決至判刑,時間橫跨5年,16 名不認罪被告的裁決 2024 年 9 月下旬頒布,當中只有劉偉聰及李予信獲判無罪。約兩個月後、11 月 19 日,罪成被告連同早前認罪的被告共 45人 ,被判囚 4 年 2 個月至 10 年不等。 這是國安法實施後本港首宗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案件,在律政司指具「涉外因素」等理由下,指示這宗高等法院原訟庭案件不設陪審團審理。案件審訊歷時 118 日,法庭頒下判詞解釋裁決理由及判刑理據,《庭刊》整理判詞內容,讓讀者更能了解 3 名國安法指定法官陳慶偉、李運騰和陳仲衡是如何應用現時本港的法律、倚賴案中甚麼證據,將各人定罪 及衡量各人在案中的角色。

  • 第7期-《反恐條例》首案

    第7期-《反恐條例》首案

    律政司2022年首度引用《聯合國(反恐怖主義措施)條例》作出檢控,指屠龍小隊與吳智鴻組織,準備於2019年12月8日民間人權陣線主辦的國際人權日數十萬人遊行期間,在灣仔一帶引爆一大一小炸彈及槍殺警員。當日清晨警方拘捕多人及搜獲真槍實彈,翌日在香港華仁書院搜出土製炸彈。 全案14人被控,其中10人涉及《反恐條例》控罪。部分被告今年2月22日承認《反恐條例》中的「串謀犯對訂明標的之爆炸」罪,以及串謀謀殺等11項控罪,其中3名被告轉作控方證人。餘下6男1女被告不認罪,案件審訊歷時81日,9人陪審團退庭商議23小時後,以大比數裁定6人無罪,一人交替控罪成立,即7人被控的《反恐條例》控罪全數罪 脫;認罪被告被判刑18個月至23年10個月。

  • 第6期-立場判決

    第6期-立場判決

    2022年10月31日,這場對《立場》所屬公司、前總編輯鍾沛權、前署理總編輯林紹桐,還有17篇文章的審訊正式展開,經歷辯方申請永久中止聆訊、56日審訊、多番押後的裁決,2024年8月29日,3名被告被裁定罪成,是回歸後首宗傳媒煽動罪成的案件。 辯方多次提到第二及第三被告,即鍾沛權和林紹桐之間只有一個協議——如何辦好網媒。本案指稱的串謀協議是甚麼?法官郭偉健因何裁定他們有犯罪意圖?11篇文章被裁煽動的理據是甚麼?這間營運7年的媒體,郭官又如何看待? 

  • 公民司法認知-由起訴到審訊的香港法律101

    公民司法認知-由起訴到審訊的香港法律101

    香港法庭絕大部分聆訊均開放,讓司法程序公開於人前。但對於沒有受過法律訓練的公眾,法律有時很複雜。《法庭線》一直希望拉近公眾與法庭,藉成立兩周年推出本書,嘗試從讀者關注角度,探討香港刑事審訊的程序、概念和原則,以及法律制度,輔以近年公眾關注的案例及新聞人物訪問,側面記錄因各種原因被牽扯進入法庭的人,與他們的故事。 「法律101」為《法庭線》欄目,定期刊出介紹香港刑事審訊程序、法律制度文章。本書輯錄兩年來刊出的逾 30 篇文章,按主題排列整理,並加入最新案例重新編訂。

  • 庭刊 1-4 期套裝

    庭刊 1-4 期套裝

    《庭刊》電子版,將重大或受廣泛關注的法庭新聞,寫成深度專題報道。 4期內容分別為「立場新聞被控煽動案」、「看不見的障礙」、「民主派初選47人案」及分析煽動罪報道。

  • 第5期-蘋果國安案

    第5期-蘋果國安案

    開審當天,記者擠滿距離律師席最近的兩排座位,定睛望向被告欄玻璃屏,其後的偌大空間,只有黎智英一名被告及看守他的4名懲教人員。 這場審訊有關一份於1995年6月創立、2021年同月停刊的報章。受審的除了壹傳媒創辦 人黎智英和《蘋果日報》3間公司外, 還有161項《蘋果》報道、評論及影片。

  • 第4期-煽動罪

    第4期-煽動罪

    煽動罪這項在近年突然大幅增加檢控的罪行,究竟是關於甚麼?法庭又是如何解讀及裁決?

  • 第3期-初選47人案

    第3期-初選47人案

    31名被告先後認罪,16人否認控罪受審。案件於2023年2月6日開審,由開案陳詞 至12月4日控辯雙方完成結案陳詞,歷時約10個月,共118日審訊。

  • 創刊號-法律制度看不見的障礙

    創刊號-法律制度看不見的障礙

    罪成當天, 男生在庭上情 緒崩潰……整整 1小時,庭內尖叫 和哭喊聲幾乎未 有間斷。男生聲嘶 力竭的嚎叫,他只想 回家。 我們的法律制 度,有否看見看不見的 障礙?

  • 試刊號-立場新聞煽動案

    試刊號-立場新聞煽動案

    我們選擇了與傳媒行業息息相關、已完成結案陳詞等候十月宣判的「立場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」,作為試刊的專題報道結集成刊,頭版是由一位前法庭行家繪畫的插圖。